古代微针-“微针”
文章信息一览:
- 1、中国古代针灸医书
- 2、为什么《黄帝内经》里认为,人体存在经络?
- 3、古代九针的介绍
- 4、经络穴位诊法目录
中国古代针灸医书
魏晋时代的皇甫谧在魏甘露间(公元256~260年),将《素问》、《灵枢》和《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三书中的针灸内容汇而为一,去其重复,择其精要,编撰成《针灸甲乙经》。晋代名医葛洪撰《肘后备急方》,所录针灸医方109条,其中99条为灸方,从而使灸法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针灸甲乙经》,又称《黄帝甲乙经》《黄帝三部针经》《黄帝针灸甲乙经》。***用分部和按经分类法,厘定了腧穴,详述了各部穴位的适应证和禁忌、***深度与灸的壮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理论联系实际的针灸学专著。西晋·皇甫谧撰写,共12卷,128篇,成书于公元282年。
在深入钻研时,他发现晋以前有关针灸的医书文辞古奥,且“文多重复”,于是他按照“事类相从,删其浮辞,除其重复,论其精要”的标准编撰出了我国医学史上第一部针灸学专著——《针灸甲乙经》。
为什么《黄帝内经》里认为,人体存在经络?
其实这些经络和我们内部的血液流通,以及脏腑之间也存在着很大的联系。经脉的气血从中交开始运行,并且通过全身各类经脉依次循环,最终达到周而复始。让气血在全身流动,维持各个器官之间的营养,保证内部阴阳相随。并且经脉和器官都有着密切联系,所以从有些脉络上都可以诊断出内部的疾病。
这是毋庸置疑的。同时,经络也代表了古人对人体解剖学的初步认识。经络是中医理论体系的基石,一些西方医生不承认经络存在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中西医理论体系不同,经络虽然看不见,但也不能否认,因为它在西医中是无用的。
因为经络是客观存在的,所以作者会把它写入《黄帝内经》。经络的存在其实是人整个生命体的贯穿和连接,换句话说五脏六腑、大脑及四肢不是孤立存在的。是整个生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不可缺少部分。由于它们的相互影响和作用才形成整个生命体的灵动和活性。中医的整体理念从这点也能表现的淋漓尽致。
我国最早的医书《黄帝内经》记载:人体内有14条经络线,它主宰人体全身气血的运行,调节生命活动的信息反馈系统,有“决死生、处百病”的作用。宋代医师王惟一还将《黄帝内经》中描述的14条经络线刻画在一个铜人模型上,它成为世界上第一台针灸经络学教学、科研和临床治病的模型。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古人发现人体上有一些纵贯全身的路线,称之为经脉;又发现这些大干线上有一些分枝,在分枝上又有更细小的分枝,古人称这些分枝为络脉,“脉”是这种结构的总括概念。
古代九针的介绍
是九针 指古代医生应用的九种不同形状和用法的针。其名称是:鑱(音蝉)针; 圆针; 鍉(音低)针; 锋针; 铍(音披)针; 圆利针; 毫针; 长针; 大针。见《灵枢·九针十二原篇》。九针主要是用来***治病;也有的可以做外科和***方面的用途,详见该条。
九针是古代九种针形的统称。出《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载:“九针之名,各不同形。一曰镵针,长一寸六分。二曰员针,长一寸六分。三曰缇针,长三寸半。四曰锋针,长一寸六分。五曰铍针,长四寸,广二寸半。六曰员利针,长一寸六分。七曰毫针,长三寸六分。八曰长针,长七寸。
九针 《灵枢九针十二原》曰:“九针之名,各不同形。一曰閗针,长一寸六分。二曰员针,长一寸六分。三曰鍉针,长三寸半。四曰锋针,长一寸六分。五曰铍针,长四寸,广二分半。六曰员利针,长一寸六分。七曰毫针,长三寸六分。八曰长针,长七寸。九日大针,长四寸。
经络穴位诊法目录
包括循经诊法、依部辨经法、仪器诊断法等,每种方法都有详细的步骤和实例。3 各经络诊法 详细列举了各种经络的诊法,如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等,阐述了各自的经络循行、脏腑联系及诊断要点。第三章 详细穴位诊法 这部分详细解析了不同穴位的诊断方法,涉及俞募穴、郄穴、原络穴和下合穴等。
经脉法中提及的三个穴道,在胳膊上就会有合谷穴和内关穴2个穴道。当心脏烦闷不舒服的情况下,内关穴位抢救要穴。深层掐压内关穴,先右手后左手。心区烦闷的情况下,按揉极泉穴,会缓解心慌气短病症。
《经络穴位诊法》由刘正华编著,中医古籍出版社19***年6月1日出版。本书包括经络诊法、俞穴诊法、微针穴位诊法、仪器诊断方法等5章。
关于古代微针,以及“微针”的相关信息分享结束,感谢你的耐心阅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
上一篇
海绵微针海绵微晶-海绵微针怎么使用 -
下一篇
微针埋线减肥-微针埋线 减肥